| ||||
网站首页 | 投资国概况 | 统计数据 | 行业概况 | 地区推介 | 园区推介 | 电子期刊 | 投资伙伴 | 投资头条 | 投资动态 | 公告栏 | 经贸新闻 | 投资项目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经贸新闻 > > 正文 |
| ||
「1座銅房子、37種製銅工藝、500噸銅,訴說著銅文明3500年綿延不停的輝煌前史。」在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府銅工業文明產業園裏,工作人員丁朋飛介紹起工作的銅文明空間如數家珍。「不是在招待就是在去招待的路上。」最近一段時刻,丁朋飛陸續招待了20批次2015名來體會銅文明的遊客。
銅陵因銅而生,以銅得名。黨的十八大以來,銅陵市環繞「我國銅藝之都」城市IP,繼續推進做實銅文明系列「文章」,先後建成國際銅雕藝術園、海峽兩岸銅雕藝術研討院、銅文明協同立異中心、銅官山1978文創園、西湖銅藝小鎮等銅文明空間,古銅都不斷勃發新活力。
環繞銅都IP「出圈」和人才資源「入圈」,銅陵市高標準舉行我國(銅陵)青銅文明博覽會、首屆城市IP大賽等系列活動,用創意賦能銅文明,繼續推進「我國銅藝之都」城市IP從圈內聞名到圈外有名。
「去年,咱們舉行的首屆海峽兩岸(銅陵)文創規劃大賽吸引了全國23個省的高校師生、文創規劃師投稿。」銅陵市委宣揚部相關負責人表明,「大賽的主題是銅文明,意圖就是打好銅文明牌,多渠道刻畫銅IP。」
作為此次大賽的發起人之一,銅陵工作技術學院藝術傳媒系副主任劉哲軍積極聯絡省內外各大高校,繼續宣揚推介「我國銅藝之都」。
「咱們用了整整10年時刻,建造完善強大銅陵市銅雕藝術研討院。」劉哲軍表明,研討院從銅藝溝通、銅藝人才培養、銅藝非遺傳承、銅藝產品規劃、銅藝研學5個方向發力,為銅藝企業和全省工業規劃大賽架起橋梁,促進協作共贏。
![]()
同樣盡力的還有鄭東平,作為省級非遺傳承人,他從事銅文明工作近30年,傳承失蠟法鑄造工藝,致力於傳播銅文明工藝、技術、藝術。
![]()
如今,研討和傳播銅藝的渠道越來越多:政府建立青銅文明博覽會和城市IP文創大賽系列渠道;銅陵學院等在地高校紛繁建造銅業學院、銅文明協同立異中心、銅雕藝術研討院、銅雕工作室;銅文明企業紛繁聯動各大科研院所展開戰略協作。
有了舞臺,怎麽保證人才起舞?2013年,銅陵市明確提出打造「銅藝之都」,針對銅藝人才供給體系訓練,疏通申獎渠道,鼓舞金融扶持,支持立異創業,強化宣揚推介。2021年開端,銅陵市重點重視銅文明IP打造、銅文明人才培養。
「咱們已經舉行了3次『大國工匠』銅藝主題訓練活動,聯動國內聞名銅藝企業和專業院校,培養200多名銅藝技藝傳承人。」劉哲軍表明,這個項目讓有才能的手藝人走上講臺,學員包含企業職工、學校師生以及社會人士。
有了全方位、體系化的培養,銅藝人才如雨後春筍般嶄露頭角。鄭東平、趙敏、薛煥剛等銅藝人才紛繁獲評「特支計劃」「工藝美術大師」「銅都工匠」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從規劃製度的頂層構思到人才發展的中臺建造,再到服務人才的底層實踐,全市上下始終堅持一盤棋,對銅文明人才高看一眼、厚愛三分。」銅陵市委常委、宣揚部部長潘榮華告知記者,「這些年,上海、浙江、江蘇、江西等地的銅文明人才紛繁來到銅陵,銅陵成為人口凈流入城市。」
為使銅文明繼續「出圈」,銅陵在全省率先興辦直播學院,賦能銅藝文明等地域特色文明在新媒體繼續營銷和推行。唐畫梅是當地一家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她敏銳地察覺到「直播+銅文明」的前景,主意向有關部分表達了環繞進行「銅文明」二次創業的主意。「沒想到宣揚文明部分積極地幫我找辦公場所、找貨源、找規劃師、找渠道。」唐畫梅激動地說。
王濤是一家銅藝企業的創始人,最近幾年,他成了深圳文博會和長三角文博會的常客。王濤告知記者:「市裏安排咱們銅藝企業前往各大展會,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銅文明、愛上銅文明。」
為打造銅文明「生態圈」,銅陵市聯合我國科學院、我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院校的專家團,精心撰寫了「銅文明書系」系列叢書。銅陵學院等地方高校和聞名銅藝文明企業也紛繁著書,讓理論和實踐碰撞出更多「火花」。
| ||
文章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23-07-02 04:33 文章录入:最新更新 | ||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其它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8 铜陵郊区投资网版权所有 www.tLjqzs.com 网站地图 |